风信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古代穷人天天吃什么别被电视剧误导了,估计
TUhjnbcbe - 2023/4/14 21:18:00

四季文史

古人每天吃什么,真的像电视剧里展现的那样大鱼大肉吗?事实并非如此。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都把“吃”作为头等大事,即便追溯到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每天也都是最先考虑“温饱问题”。

自燧人氏成功“钻木取火”后,我们的先人结束了茹毛饮血、生食食物的历史。如今,杂交水稻技术,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同时也造福了世界各地饱受饥饿的人们。

即便是在今天,我们的科研人员依然在为农业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依然在研究新的粮食品种,可想而知,古代百姓要想有一口饭吃是多么的不易。

古人每天到底吃几顿

只把鱼虾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

我们今天常说“一日三餐四季”,不过秦汉之前的百姓,一天就两顿饭。古代农业都是“靠天收”,如果碰到收成不好,或者是灾荒连连,一天一顿甚至几天一顿也是常有的事情。

即便是富庶的宋朝,一日两餐也成了百姓们的惯例。这两顿饭非常有讲究。第一餐名为“朝食”,一般在早上9点左右吃;另一餐则叫“餔食”,也就是飧食,吃的时候基本是在下午4点左右。

古代科技落后,没有电灯,即便是蜡烛,也是极少数人家的奢侈品,加上朝廷有宵禁、夜禁的规定,所以古代百姓在餔食之后,很少外出,除非是比较重要的节假日,否则都会“日落而息”。两顿饭对于古人而言,似乎也足以感到温饱。

宋朝时出现瓦肆,一度出现了夜宵的雏形,百姓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明朝时,玉米和马铃薯引入中国,因为这两种农作物可以大面积种植,而且这两种食物都有很好的饱腹感,因此,很受百姓欢迎。

《明代社会生活史》中就有相关记载:“明代江南人家,朝夕亭午,每天均以三餐为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作息和饮食也在发生改变。汉代以后,如明朝,百姓从两餐开始增加到三餐、四餐。

当然,有别于那些地主豪强,他们的饮食跟普通百姓又有很大的区别,不仅在用餐次数上,在吃的内容上也是天壤之别。

达官显贵的盛宴和穷苦百姓的餐桌

我们在很多古装剧、历史剧中,都可以看到古人家中餐桌上那些家常的饭食,要么是美味佳肴,要么是制作精美的糕点。我们时常会投以艳羡的眼光。

事实上,古人吃的东西远没有那么丰盛。有人会说,慈禧一顿一百多道美味佳肴又当如何解释?这里不得不提那些有权有势的达官显贵,他们吃的确实很别致,更不要说封建王朝的当权者。

古时候,像我们今天餐桌上的那些蔬菜和肉类还没有传入中国。三国之前,先人们没有尝过馒头、包子,宋朝时百姓没有吃过面条,汉代之后,茶饮才变得司空见惯,南宋之后,百姓才知道还有一种水果叫西瓜,而西红柿最早还是出现在清末的餐桌上……

可见,即便是那些勋贵富户,也不可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发展到后来,很多大户人家会雇佣仆人,帮助饲养家禽,以获取足够的肉类当食物。

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馨盘筵。——苏轼

在宋朝达官贵族的餐桌上,羊肉和人参是并列的,称“人参补气,羊肉滋形”。

清朝时,那些皇帝们对饮食都颇为讲究,不但会搜罗顶级的大厨,还要依据个人口味“私人订制”。例如乾隆,春天的时候一定要吃刚发芽的榆树所做的榆树馍馍,夏天的时候则偏向于扁豆茄子一类。而且每一顿主食,必须要有鸭肉。

乾隆之所以要吃鸭肉,也是听了御厨的建议,说鸭肉清凉败火,能平复一天内*务烦身所带来的肝火旺盛。

慈禧则更不用说,她的主餐至少要有道美味佳肴,而且必须兼具全国各个地方的美味。

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普通百姓家里的餐桌,才是人间常态。

小麦、水稻、大豆、红薯这四样是古人常吃的主食,尤其是穷人们。管子在《管子》中感叹:“宜获而不获,风雨将作,五谷以削,百姓零落”。意思是,如果老百姓碰到自然灾害,那么失去五谷的百姓们,犹如雨打浮萍,都会面临“零落”饿死的风险。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

除了五谷,古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吃糟糠野菜。碰到战乱或者是灾荒,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挖野菜是摆脱饥饿的唯一办法。我国是历史上利用野菜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包括五谷都是在古人挖野菜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发现的。

明代的朱橚(sù)曾主持编纂了一本《救荒本草》,书里详细记载了可以食用的野菜和不能食用的野菜。不得不说,古人已经对野菜的认识达到一个系统化的水平,令人倍感唏嘘。而这本书的问世,恰恰说明古人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时候,所处的生存状态是何其恶劣。

除了吃野菜,啃树皮,其实在古代,还有一种名叫“观音土”的食物,这种东西美其名曰食物,其本质就是土壤。我们现在常常形容穷到吃土,古代还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古人利用观音土膨胀的特性,解除饥饿感,但这种东西肯定不容易消化,很多人因食用过多而导致涨裂而亡。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

皇帝可以酒池肉林,达官显贵可以珍馐美味,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什么时候他们都在为温饱问题而不遗余力。就像诗中所描述的那样,有时候即便田地没有荒芜,可老百姓依然处在生命线的边缘。这便是古代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古人有果蔬和肉制品吗

《周礼》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猪),庶人食菜。”在古代,食肉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而且对于平民来说,吃肉是不被允许的。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地位显赫的人,也慢慢开始食肉。汉朝后,食肉也是非常有限的,有些动物的肉是禁止食用的,例如马和牛。

宰牛和杀马都是重罪,因为那个时候,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牛则是农牧的重要生产力,同属于稀缺资源。汉代后的几千年,牛都不允许被屠宰。在有的朝代,牛的数目要到官府备案,如果谁家的牛死了,官差都要来调查个详细。

除了牛,羊、鱼、猪、狗,以及一些家禽均可以食用,不过羊肉一般用来祭祀,很多人就吃上了狗肉。明代曹学佺的一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说明当时吃狗肉的都是一些普通百姓,杀狗的人也是社会底层人。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隋唐时,普通百姓开始饲养家禽,餐桌上已经有了猪肉和鸡肉,不过,这种情况大都是招待客人,寻常时候,他们是舍不得宰杀家禽的。吃糠咽菜和窝窝头才是常态。

除了这些肉制品,韭菜、豆叶、萝卜等蔬菜,是早期较为常见的素菜,魏晋唐宋时期,菠菜、茄子和*瓜开始在民间普及。张茜出使西域后,百姓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果也渐渐走进大众视野。像甜瓜、核桃、葡萄等都是汉代之后广为种植的水果品种。

我们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会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无论是科技不发达的封建社会,还是5G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什么时候都要秉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古人的生活很不易,而身处今天的我们,更要倍加珍惜这吃饱、穿暖的美好生活。节约粮食,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让更多的人有饭吃有尊严,这便是对“一日三餐四季”最幸福的诠释。

说到这里,古人常吃的那些食物,你能咽下几样?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穷人天天吃什么别被电视剧误导了,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