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
第期
每晚十点更新/每天推荐一本书
作家·简介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FredrikBackman)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位宝藏作家,就是上面这位,他是瑞典专栏作家、博客作者、小说家,并且还是一位80后。年发表处女作《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这本书令他一举成名,小说被翻译成25种语言,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提名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后来又陆续发表了《外婆的道歉信》《清单人生》《不要和你妈争辩》《焦虑的人》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最近在我们读书群的打卡中,意外地发现很多好评书籍都是出自这位作家之手,我们精选了其中5本,作为和大家分享讨论!祝君开卷有益!----84号书店编辑部精选·书单01书籍:《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出品方:磨铁·大鱼读品原作名:EnmansomheterOve译者:宁蒙出版年:-7页数:
推荐人:
戒旦推荐指数:8.0
读完巴克曼的第二本书,同前一本一样默默泪垂。
一个偏执,沉闷,略带狂躁的59岁男人,做了一本书的自杀努力,终于成功。上帝收走了他一生最爱的妻子,带走了他未出生的孩子,痛失挚爱的打击,让本就木讷的性格更加沉闷不语,刻板强硬不变通。
用了半辈子的时间与白衬衫的官僚主义斗,与无规矩不方圆的社区斗,与最好却又最陌生的朋友斗,这种性格的他是怎样让人喜欢起来的呢?大概是时时不忘处处纪念妻子的点滴行为,是不为回报默默做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是收留流浪猫留宿同性男只因妻子会敞开怀抱欢迎吧堆砌起来的吧。
冰冷又温暖的性格,在外籍小女孩自然而然的喊出“外公”时,在遗嘱里吩咐简办的葬礼却自发来了余人时,终于与世界的和解。
清贫半生,死去后才被发现有七位数存款,机缘巧合被用来成立孤儿基金会,想必这对老夫妻在天堂之上会欣慰吧,作为读者,默然读完欧维的沧桑人生,是很欣慰了。
02书籍:《焦虑的人》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品方:果麦文化原作名:FOLKMEDNGEST译者:孙璐出版年:-8页数:
推荐人:
深巷明朝推荐指数:10
读《焦虑的人》,就像是在剥洋葱,满怀好奇,一层一层急切地剥开,每层只能窥到一角,但又会被新的悬念所牵引,不断发现看似零碎迷乱却又彼此联结、环环相扣的线索,慢慢去抓住故事的本质,明了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
那一刻,精神放松、呼吸平缓、温暖盈胸、感动满怀——我们还会相信爱!非常喜欢这部小说独特的讲故事的方式,“犹抱琵琶半遮面”,欲露又掩,层层设色,徐徐展现。更喜欢作者塑造的人物,每个人都个性鲜明,在不同的人生里有各自的执念、焦虑、心魔和忧虑,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尤其是文中的小警察,他的悲悯与爱让人动容。故事的开始是悲怆,结局却温情脉脉,在现实的冰冷里,他们是彼此的救赎,更是自己的救赎。正如文中所言,“尽力而为。
即使知道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们今天也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感谢与这本书的相遇,让心灵的洗礼,余韵悠长!
03书籍:《人生第一次》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出品方:磨铁·大鱼读品原作名:Ochvarjemorgonblirvgenhemlngreochlngre译者:余小山出版年:-8页数:96
推荐人:
我。推荐指数:8.0
这是一个小短篇,故事围绕着得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爷爷展开。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爷爷,在无从选择的前提下与自己的一段段记忆告别,跟记忆里带着风信子香气的爱情告别、跟错过的儿子的童年告别,跟最爱的孙子诺亚诺亚告别,跟一段段或充满温情或充满怒火的回忆告别,到最后什么都不记得。
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关于记忆和放手的故事,我们都该学着如何去说再见。
但是说再见又谈何容易呢?生命的轮回似乎总是这样:一代人不可避免地迅速老去,又有一代人迅速长大然后老去,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它不可被打破的节奏。
但是在这个轮回里,我们拥有情感,于是生命拥有温情与温度,由此再见多在泛滥的眼泪之中。
关于如何去说再见这个话题,我还需再思考、学习。
04书籍:《不要和你妈争辩》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品方:果麦文化原作名:SAKERMINSONBEHVERVETAOMVRLDEN译者:陶曚出版年:-4页数:
推荐人:
食安推荐指数:7.3
我穿插在资本论之间看的一本随笔轻记事文。讲真的,对比起来越发感叹日常的白话文章真的太好读了。我一度想peach把它当做做饭间隙的消遣,事实证明,我并没有一心二用的条件。回归书本内容,谁不想当这个温暖壮汉的儿子呢!我没有孩子,但是我身边有一群宝妈宝爸,成天焦虑的脑门稀秃。作者以一种幽默轻松的方式记录了儿子出生后两年的生活情景和一些初为宝爸温柔啰嗦的嘱咐,陪儿子熬的夜,可能会被认为不配当爸爸的不安,对夫人的疼爱,聊起来的时候轻轻松松一笔描过,大致都都能感觉到,耍宝的语气背后都是些背负压力的日常。
后代们也可能真的是越来越自由了(文章背景为21世纪的斯德哥尔摩,也许是社会背景不一样),巴克曼那类的家长更乐于把选择的权利交到孩子手里,而非常小心翼翼避免干涉绑架到孩子的选择权。而我处的社会背景,父母会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一个压力虽然大,但更加出彩的生活环境(我想不出什么狗屁词汇来肯定我不认可的社会教育环境),从两岁开始,思维,语言,音乐一个也不能落下。
我在资本论里看过这种概念,科技教育水准决定国家力量(大致),但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孩子和家庭,让孩子过早的处于一种竞争教育下,父母也都因为学区房,赶场子的补习班,每月一次的考试英年早秃。估计这也属于发展和生产的不平衡吧?
如果有的选我想当巴克曼的儿子,如果没得选我想做巴克曼一样的妈妈。如果这都选不了那我还是孤独终老吧。
05书籍:《清单人生》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品方:果麦文化原作名:Britt-Marievarhar译者:孙璐出版年:-4-21页数:
推荐人:
zhz推荐指数:7.8
63岁的布丽特-玛丽个人色彩十分鲜明,她是清单狂魔、清洁达人;她古板教条、倔强固执;她十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努力地维护自己“文明人”的形象。
这样一个怪人似乎经常出现在巴克曼的作品中,《外婆的道歉信》里77岁却活的像27岁大姑娘的外婆、《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里一生遵守规则的古怪老头儿。
一个个在世俗眼光里的怪人,走进他们的生活,你会发现古怪只是他们保护自己的铠甲,他们只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
布丽特-玛丽一直为他人而活,63岁婚姻出现裂痕时,她去找工作只是担心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没有工作的话,自己哪天死在家里也没有人发现。而死在家里,尸体腐烂,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影响到邻居。她曾说过“人希望被爱”,她在用自己的方式爱别人,也期待别人不止看到一个古怪的女人。
人生有一系列清单的布丽特-玛丽,在博格活出了另一番天地,她开始睡懒觉、吃披萨、当足球教练,63岁的她带着一堆汽油桶去巴黎,去完成她的梦想。
人生不仅仅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我们害怕改变,改变是艰难的、人生也是,任何改变人生道路的决定都值得。
以上内容来自读书群,因为篇幅而做了删改,排序不涉及先后!
▼往期精彩回顾▼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有多难?豆瓣“疫情文学”复兴:条评论的背后!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