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精致的儿童游乐探索环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如果说很多时候老师们都误解了环境创设的意义大家是否会认可呢?其实环境创设的底层逻辑是让孩子们在有趣又有发展潜力的环境与材料中自由探索学习,道理我们都懂,但却经常会本末倒置,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经常说孩子们本身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同样的,不管什么样的环境也可以是有发展潜力的空间(当然是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我们老师不应该成为那个第一步设计好活动与环境的人,不妨拱手让给儿童发挥,看看他们会和环境产生什么的联系再去思考激发方式也不迟,不是吗?
发现自然,探究生命
——幼儿园“无人区”的探究故事(大班)
山西省介休市洪山幼儿园张世意
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张世意,在介休市第六幼儿园工作7年,于年9月因工作需要担任介休市洪山幼儿园园长,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内容是在介休六幼年3月时我和孩子们的故事,《发现自然,探究生命——幼儿园“无人区”的探究故事》。从活动的预设之难、持续的发现之真、教师的成长之远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我们在幼儿园“无人区”的故事。
还记得我们语文课本中的一段文字:“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章中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当初儿时的童真与童趣,在我们幼儿园,绿化带后面的“无人区”就像极了鲁迅先生儿时的百草园。
从几年前的夏天说起,当时,为了给孩子们创设丰富的户外游戏环境,我大胆尝试开发幼儿园的每一片户外场地。充分利用幼儿园各种材料,垫子、废旧油桶、废旧轮胎等,为孩子们创设了游戏环境,鼓励孩子们进行活动。当时,孩子在我设计好的游戏环境中尝试、体验、挑战....天气慢慢变冷,这片场地却变得无人问津。在冬日的一天,我和大班男孩子们在校园里游玩时,来到了绿化带后面极少有人去的地方;孩子们在水池旁,踩着大石头,趴在墙上看着墙外的“风景”,他们说看见了小学操场、看见了小学生、看到了正在干活的工人叔叔,我拍下了孩子们踩着大石头望着墙外的场景,孩子们对新事物的那种好奇,也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绿化带后面“杂草丛生”的自然环境,也引起了我的注意,顺便也拍摄下了这片环境,想了解孩子们今后在这片环境中的探索和发现。
环境是否有局限性?答案是肯定的,而人为设计出来的场地与环境的局限性更甚,很多时候我们心中对这片环境已经有了明确的设计目标与功能定位,有时候无法全面考虑环境因素与动态变化如地形地势、草木种类、天气、季节等。
而这片突然闯入师幼视野的角落无人区,反倒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番环境奇遇体验,天然的水池、石头与丛生的杂草,一切都没有精心设计过,而一切也都是令人好奇与出乎意料的惊喜。
一、活动的预设之难
基于去年冬天孩子们对于“无人区”的兴趣,年春季开学后,我便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带着孩子们开发“无人区”。可是发现这一片的绿化带非常长,出入非常不方便。于是,邀请保安师傅将一部分长长的绿化带进行分段,当时我的想法是:希望通过孩子们简单熟悉环境后,启发他们能够进行开路、造路的活动。运用不同的材料造各种造型的路,比如造石子路,木墩路,木板路,宽路、窄路、或者是S型路。
在4月日这天,我便带着预设好的想法和晨练队孩子们来到了“无人区”。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老师,蜗牛、蜗牛!”“我也想要蜗牛”、“有蜘蛛、蜘蛛网.....”孩子们发现了蜗牛、蜘蛛、蛋壳、蚂蚁、还有很多很多垃圾,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