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过自由丰沛的人生由ldquo关系导向
TUhjnbcbe - 2022/4/13 0:40:00

你是否曾经面临过这样的选择:

你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合适的对象,但你父母在疯狂催婚,你会为了让他们满意,凑合的找一个对象吗?

你考取了大城市的研究生,而你的男朋友在家乡开始工作,你会为了他的意愿选择放弃读研,开始在家乡工作吗?

你为了职业规划选择换份工作,你的领导得知你想走之后,苦口婆心的劝你留下来,你会因为他劝你放弃更好的机会吗?

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而不少都是在诉说同一种选择,成全别人还是坚持做自己。

1.“关系导向”是一种被控制的人生

我曾经看过一段采访,一个来自教师家庭的女孩。她初中时学习很好,但高中时突然学习比较吃紧,情绪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她在采访过程中说过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话。“我小的时候,判断我做地对或者错,就是看我妈的脸色。如果她很生气,我就知道我做错了。如果她脸色还可以,我就觉得这样做好像也还行。”

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我意识到,这个女孩看妈妈脸色行事的状态,完美地诠释了以“关系导向”为基准的人生。那就是我做的任何事,不是由我的主观意愿发起,而是为了让他人满意。

如果对方满意,那我就继续做。如果对方不满意,我就不做。

“关系导向”是由关系出发的,而这里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而是阶梯状的。

一个人在上一个人在下。关系在下的人需要通过讨好关系在上的人,来度过自己的一生。如果一个人,他的人生完全由“关系导向”构成,他会有一种感觉,他的人生,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他的人生都活在他人的控制之下。

“关系导向”的内核是控制。不是别人控制我,就是我控制别人。

这种控制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由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控制一个身体孱弱的人。

控制经由不同的方式展开。最浅层的方式就是打骂。而往往在现代社会,因为打骂和奴隶体系已经不合法,所以衍生出大量更隐蔽的方法控制一个人。

很多时候,对方都是以一种温情的、虚弱的外衣进行控制,激起你的愧疚心理。

举个例子:

如果你喜欢自由职业,但你的父母觉得你考公务员更好(背后的因素一般都是他们觉得公务员更体面、更稳定),父母可能劝你到最后,都会说:我这是为你好,只有父母才会真心地替你考虑。(温情牌)。我养你不容易,我把你养大牺牲了很多很多,我放弃了(激发愧疚)

这个时候,有很大一部分人,屈服于“关系导向”了。

中国人似乎对“关系导向”有着非常执着的迷恋。

费孝通把中国人的关系分为三层。

中国人把人的关系分成了三种。一种叫家人关系,这是最核心的一层,家人关系里对利益保护没有条件,而且不讲回报。家人关系不好的时候,当然会有愤怒和敌意,但更多的是忍耐,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第二层关系是熟人关系,比如同学、邻居、同事和同村乡亲。熟人关系对人情的回报有一些期待,会通融但也有条件。第三层关系则是中国文化中最少涉及的生人关系。公事公办是生人关系的特点。生人之间往往不给任何照顾,只讲利害,对回报要求最高。

我们也曾经亲身感受到,在小城市里办事,可能仅仅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要攀关系。有了熟人的关系,原则和标准会得到通融,原本做不成的事情忽然就能做成了。

因为这种关系调整原则的做法,导致中国人迷恋经营和维系关系。不少人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全都花在了人际关系之中,以获得别人的任可和尊重,而不是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打开电视,我们会看到大量基于“关系导向”的影视作品。

比如:霸道总裁爱上我(我因为和霸道总裁的关系证明了我的魅力);后宫剧(我因为雌竞成功证明了我的价值);权谋剧(我爬到了权力的巅峰,被万人景仰,我好有价值)

“关系导向”让我们沉迷于寻求他人的认可(由下到上),享受权力带来的快乐(由上到下),以及相互竞争的焦虑(互相踩踏)。

“关系导向”的后果:我不存在价值,我的价值来自于别人的评价和喜爱。

“关系导向”表面看来也没什么不好,我通过满足他人的要求,祈求他人的喜爱或者认可生活,我也可以每天活的开心快乐。

但问题是,别人可以在任何时间收回对你的认可和喜爱。他们可以把自己的认可和喜爱当作一种操控手段,来控制你。

如果我们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通过实现目标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们就会落入到一个陷阱中,这个陷阱就是,离开了人群,我就没有价值了。

最近有个很有意思的词叫做“斩男”,比如有的妆面被称之为“斩男妆”,有的口红色号被称之为“斩男色”。这里面都有一种底层逻辑,我的某些行为(化妆、穿衣打扮)是为了得到男生的喜欢。而男生们的喜欢,证明了我的价值。

当我的价值寄托在了虚无缥缈的关系上,这也是非常脆弱的。

2.“目标导向”帮助你走向丰沛的人生

荣格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一次活给别人,一次活给自己。这种转变一般发生在40岁。”

我觉得这句话放在这里非常合适,我们活给你自己的人生,就是由“关系导向”转变到了“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的人生是一种自由而丰沛的人生,因为他是发挥自己人生价值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天命的。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身份。在这种身份下,确定什么东西对自己是最重要的。最终借由工作、生活、人际交往这些媒介,来表达自己的身份。

我的人生不再是依附于别人存在,而是为自己而活。

前些日子,看过一个综艺《富豪谷底求翻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讲述的是一个富豪,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拿着美元,在90天内,做出了一家近百万美金市值的公司的故事。

他做过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他非常喜欢树立目标。

他喜欢树立带有时间节点的、具体的、明确的、关于事件的目标。

比如说:他用低价买下来一个房子,准备自己装修后,再卖出去获得差价。他给自己规划了能支配的装修资金、和装修的天数。他为自己卖房子制定了心理价位。之后,他就是通过不断地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找设计师、找员工、自己装修,找工人,来实现自己定下的目标。

比如说:他准备了一个烤肉摊,参加一个烤肉节活动。他给每天的活动确定了目标营业额。他带领他的团队,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实现目标营业额。

他实现他的目标了吗?大多数时间,他都没实现他的目标,总是比他的目标差一点点。

甚至90天后,他都没实现万元的梦想。

他建立的餐饮企业最终估值75万美元。

但我感受到,他非常享受从头开始创业的这段体验,他组建了很好的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一个目标勇敢的前进。

我们很多人都很怕制定目标,担心目标完不成会受到某种惩罚。

实际上,目标不会惩罚你。目标的作用甚至都不是为了完成。

目标的作用,就像一头驴耕地时,眼前那根胡萝卜。胡萝卜的意义在于它足够具体,离驴足够近。

这根闪闪亮亮的胡萝卜就在我们面前,吸引我们的全部注意力,让我们不会想东想西。我们会发出一个疑问,我能吃到那根胡萝卜吗?

这使得我们把注意力完全的集中在某一个事件上,全身心的和这件事融为了一体。借由事情充当一种媒介,表达了我们自己。

目标是那个注意力诱捕器,帮助我们把注意力聚焦起来。

注意力聚焦后,我们的能量才能流动和挥发出来,而不是像一盘散沙一样。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我们表达了自己,完成了一些事。

做事的过程,代表着我们的价值。

余华曾经说过,我能做的就是埋头写书,至于怎么评价是读者的事情。他表达了一种意愿。就是写作本身代表着他的价值,而读者的评价和他本身的价值无关。

最近很流行吸引力法则。

我认为吸引力法则实际上是“目标导向”的践行。

吸引力法则的步骤是“要求-相信-接受”。

当思想为某事或某物而集中的时候,同这件事或这个物品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吸引在一起。

实际上这个过程蕴含着一个底层逻辑。我是自己的主人。我制定一个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注意力集中后能量开始流动,能量与相似的能量引发共振,我完成了我的目标。

我看到很多人把吸引力法则用在“关系导向”上,比如希望对方对我好点或者对方回心转意。这让我非常无语,因为吸引力法则是为“目标导向”而实践的。

有的人可能会说,“目标导向”是不是放弃了人际关系。

实际上,“目标导向”中的人际关系,由“关系导向”中的纵向关系转为“横向关系”。关系依旧存在,但关系不是为了控制或者竞争,关系变为了相互合作。

在共同体验某件事的过程中,我们享受了更放松、更亲密、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阿德勒曾经说过:“人的一切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我之前一直理解。

但现在我明白了,阿德勒实际在强调,“关系导向”的人生是烦恼和不快乐的,而我们需要超越关系,走向一种更自由和丰沛的人生。

这种人生的主人是我们自己,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中,借由“目标导向”,体验我们的自身价值。

水边的风信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过自由丰沛的人生由ldquo关系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