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范叔主播
风信子
来源丨读书有范(ID:dushu)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今天的夜伴慢读FM
以前的人讲究门当户对,两个家庭般配就成了,而现在则是看两个人是否合适。
教育界有句老话: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孩子的人生里,家庭的影响始终是第一位的,在很大程度上,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成就什么样的孩子。
三等家庭把孩子养成废物
之前看过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
一名22岁的男孩晨宇,从小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后来父母送他出国留学,留学2年败光了家里万还没能毕业。
不仅如此,他每天就躲在家打游戏,就连吃口饭都需要奶奶端到跟前喂食。
活生生成为了一个“废物”。
学业和工作上没有半点长进,生活自理能力也极度缺失。和家人最多的交流就是“钱”,其他的一概不知,浑浑噩噩过了这么多年。
网友说这孩子就是个败家子,但每一个孩子,都不是生来如此的。
归根究底,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家庭的问题。
晨宇10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他和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一辈的人总是对孙子辈的孩子格外宠溺,奶奶很怕晨宇觉得受委屈,努力成为了晨宇的“保护伞”。
而晨宇的父母自从离婚、各自组建新家庭后,对晨宇的教育就有些力不从心。
爸爸不管不顾,妈妈大部分时间都在拼搏事业,哪怕后来送孩子去留学,也依然没有扭转晨宇越来越颓废的性子。
她怨恨自己:哪怕事业上再成功,也无法弥补教育上的失败。
可惜孩子的人生无法重来,在他最重要的前20年里,晨宇的父母都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我们无法怨怪奶奶对孙子太过宠溺,把养育孩子的任务全都推给老一辈的人,本身就是父母的过错。
哪怕婚姻破裂,爸爸却还是爸爸,妈妈也还是妈妈,血缘关系无法割断,本应肩负的育儿责任也不该丢弃。
自己活得轻松,却荒废了孩子的一生。在孩子成长为人的一路上,他们对教育的偷懒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现实生活里,不负责任的父母并不在少数。
有些父母崇尚所谓的“快乐教育”,孩子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从不认真思索怎样的教育方式才真正适合孩子,一味放任自流,到最后却怨怪孩子不优秀。
还有些父母把手机当作“代理保姆”,因为很多孩子只要拿上手机,就可以安静下来,但长此以往,孩子得了手机依赖症,父母才开始着急心慌。
没有孩子想成为“废物”,也没有哪个家庭一开始就打算放弃孩子的人生,但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只有父母真正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来,不在思想和行为上偷懒,才是最基本的态度。
别让孩子的人生为你的后悔买单!
二等家庭把孩子养成巨婴
前不久,“48岁名校‘巨婴’硕士宅家啃老”的新闻刷爆朋友圈。
48岁的大卫,从小就是学霸,大学读的,硕士读的国外名校,按理说这成绩很是出彩,工作也不差。
但自从他6年前归国后,就开始死赖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就是不肯出去工作。
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就只是他82岁老母亲的元退休金,而其中0元还要用于她尿*症的治疗。
老母亲日日苦劝儿子出去工作,但儿子就是不听。
后来无奈之下,才把儿子告上了法庭。
然而她发现,即便胜诉了,儿子还是不愿意出去工作。
老母亲抹着眼泪说:“都怪我,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太令人辛酸。
明明48岁,普通人早就结婚生子,做起家庭的顶梁柱,开始接手为人父母的责任,而这名“巨婴”,光明正大地花着老母亲的退休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有人说,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造成这种悲哀的源头是父母,而最终受害的人,却是父母和孩子两代人。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曾有过统计,在城市里,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而有30%左右的成年人是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你会发现,“巨婴”现象在我们的生活里并不少见。父母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物质条件,但临到最后,却反过来还要父母继续供养已成人的孩子。
这其中,有孩子的责任,但更大的责任,还是来自于家庭。
一味想着孩子要成才,有多少父母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得无微不至,哪怕他已满18周岁,早已成人,却总觉得孩子还小。
英国小说家洛克.W.J.说过:越早把你的儿子当成男人,他就越早成为男人。
如果习惯性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如果样样顺着孩子心意来,孩子也永远成为不了一个真正的大人。
溺爱的最后,是逃也逃不过的悲哀。
而教育最基本的顺序,是先成人,再成才。
一等家庭把孩子养成独立优秀的人才
还记得诗词才女武亦姝吗?
16岁就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态,取得了诗词大会开播以来的最高分,成功夺冠,被大家亲切地誉为“国民才女”。
学习上,她很努力,也很自律,不仅文科成绩好,理科成绩也非常棒,今年上海高考满分分,她考了分。
为人处事上,她大气有礼,说起话来有理有据,比赛中战况激烈,全员紧张的时刻,她不慌不忙,淡定说出那句让评委和对手都极其赞赏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不仅源于她强大的知识积累能力,更源于她强大的内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她都能保持一个平和淡定的心态,不焦躁、不骄傲、不气馁、不妥协。
换做普通成年人,在相同情况下,也不一定能有她的这番从容。
你会越来越发现,优秀的人真的是哪哪都优秀。而这番优秀,最早是源于家庭的培养。
小时候武亦姝成绩差,爸爸妈妈就带她去拜访朋友家酷爱读书的孩子,学习教育经验。
回来后全家就开始改变了。
妈妈棋牌室不去了,开始阅读看上去就无聊的《二十四史》和《山海经》;手机也不玩了,改为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名著情节,改编故事结局。
而爸爸哪怕律师工作忙碌,也会要求自己每天下午4:30之后不用手机,用亲身行动来给孩子做好榜样工作。
宋庆龄曾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
其实这些事,任何一个普通家庭都能做,但不是每一对父母都能逼自己去和孩子一同成长。
我们习惯了口头上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却鲜少能在行为上给孩子实在的引导。
无法成为榜样的父母不是优秀的父母,无法用心为孩子教育着想的父母也不是好父母。
要想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优秀的人才,就努力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见识,学习那些优秀家庭的日常习惯,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他,改变他!
越小给孩子打好根基,引导他如何为人处事,如何让努力达到最大效果,以后的人生路,才不会走得磕磕绊绊。
要知道,每一个品德、学业、工作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背后都少不了家庭的奋力托举。
先让自己成为一等父母,让家庭成为一等家庭,孩子才会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作者:范叔,本文首发读书有范(ID:dushu),美好晨光,伴你读书。夜伴慢读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风信子,蜻蜓FM签约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