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春天最忠诚的信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雨水”。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朝的南志和尚走在这样的杏花春雨里,心情一定是极好的。阡陌红尘,生命中的温润,是自然的恩赐。
春日暖阳,照耀大地,风也是暖洋洋的,而雨中的春天,却是最生动的风景。
一场春雨一场暖。万物生发,不只有阳光,也必须有雨水的润泽。
雨水是最“湿意”的节气。听雨是最浪漫的享受。
和我一起听听那些春天的雨声吧。
我最喜欢的写春雨的一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个酥字,用得妙极。春天的雨,细腻,温柔,绵软,不似夏雨暴烈,也不似秋雨寒凉,却如化骨绵掌,功力在不知不觉间生发,只不过那掌是死亡之功,春雨是催生之力。淅淅沥沥的小雨落在大地上,一切都在这温柔中酥软了。雪消了,冰化了,河开了,柳绿了。隔河看柳,一抹绿意,近看却还未吐芽,与“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同一种妙处。韩愈诗中的早春,润酥每一颗盼望春天的心。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沧州的大诗人刘长卿除了写雪写得绝美,写雨亦有好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贵如油的春雨从来都不会奢侈,多是细细密密,轻轻柔柔,故曰和风细雨,春风化雨。细雨无形,落花无声。没有噪杂,没有喧嚣,世界按下了静音键,一切安静下来,静得可以听到万物萌生,听见自己的心底私语。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代的张协写的一定也是春雨,只有春雨,才会如丝,如缕,如烟,如雾。雨的春天气象,总是有些缠绵,像春天里的好心情。
北方的春天脚步迟缓,又常常风大干燥,要说雨水节气,还是江南风景为最。黛墙白瓦,在丝丝的细雨中,才会更加润泽出诗的意韵,水墨的味道。如同吴冠中笔下的江南,春天,澄明无物我,圆融和谐,永恒宁谧。这样的烟雨江南,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首词,一幅画,清新淡远,安谧洒脱,令人沉醉。这个世界,有多少时候,有多少风景,是让人乐而忘归,不思归、不须归的呢?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有时候,归是一种境界,不归,亦是一种心情。归与不归,全在于自适。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雨水这个节气,是一种生命的暖意。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雨水节气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真的到了。一候獭祭鱼,水獭开始有鱼吃了;二候鸿雁来;雁南归向来是准确感受节令不差时日的;三候草木萌动,一场春雨过后,草木都已按捺不住积蓄了一冬的生命力了。雨水三候对应的花信,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该开的花,都要在自己的花季开放了。
探亲归来,开门便闻到香味扑鼻,梅花开了,水仙开了,风信子开了,蟹爪莲二度开放,一片春光明媚。还算年轻时,喜欢秋天,宏阔高远的风景,如今却是爱看这春天繁花满眼。万物萌发,一切都是生长的姿态,起初的状态,或许,是因为在自己生命的轮回里,有些东西已经找不回来了。
不如,悉心听雨,细嗅花香。
插图为吴冠中先生画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