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瓷兔子
主播/后期:风信子
“活了小半辈子没有谈过恋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都不记得被问过多少次了。在知乎上回答这个问题,才一天就好几百个赞同。”
她说到这里,抬头笑了笑,涂着蔻丹颜色的修长手指无意识的在沙发上画着圈圈,“他们都说,没对象的人要么丑要么穷要么情商低,我也不知道我属于哪一种。”
她长得并不难看,甚至比我见过的多数姑娘都要精致优雅,她有自己的公司,规模不算大,但也做的风生水起。她听人说话的时候会面带微笑,不时的点点头应和两句,说话的时候轻慢但却坚定,像是个教养良好性格温柔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她坐在我的对面,微笑都像带着雾色,她问我,“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就是谈不了恋爱呢。”
她并不是没有追求者,也并不是铁石心肠的从未动心。她有很多关系不错的异性朋友,其中的有一些,差一点也就变成了男朋友。只可惜,永远都只是差一点。
“做普通朋友没问题,一起吃饭唱歌聊天也没问题,可是他们一旦表白,开始拿出对待女友的那种架势来对我好,我就觉得说不出的难受,好像几千只蚂蚁在心里爬,又害怕又恶心。对喜欢我的人是这样,我喜欢的人也是这样。”
她自嘲的笑笑,“我讨厌被靠近,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是,我不想有人懂我,不想牵手亲吻被抱抱。可能我就是个注定孤独终老的怪胎吧。”
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将她包裹成一颗荔枝,外表温软无害,内心却坚硬无比。看似渴望陪伴,却永远在拒绝和推开。想要体验爱情,却无法接受另一个人的靠近,看似渴望安定,却无法承担一个确定的未来。
无关于强弱,无关乎穷富,无关于依赖与独立。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本来就是人的原始本能之一。
明明是有好感,为什么还会将爱情的靠近视作洪水猛兽避之不及?像好龙的叶公一样,只向往镜花水月,却畏惧耳鬓厮磨。
1.“如果你看到了真正的我,或许就不再会喜欢这样的我,到那时你就会离开。”
对真实自我的不自信,是抗拒亲密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写道:
亲密关系...它是为了引出我们最好和最坏的特质而存在的。一个人会有多细腻,就会有多敏感;会有多豁达,就会有多粗心;会有多浪漫,就会有多少不安定。站在安全距离的人只能看到闪闪发光的优点,而走进亲密关系意味着,你必须要看到月亮的背面,而且,去拥抱它。
因为并不相信那个真实的自我是值得被爱的,以为使得别人动心的只是那些你努力展现的,光芒万丈的那面,所以才选择跟所有人保持安全的距离。
你走近的每一步,都像是在撕开我的遮羞布。我可以享受远距离的试探,却无法接受你的靠近。
而亲密关系的意义,从来不是借助另外一个人的光遮掩自己的黑暗,而是让你真切的看到自己的不完整,跟另一个不完整的人不断磨合,然后开始接受,并原谅那一半不太好的自己。
你被爱,不仅仅因为你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还因为你细腻敏感到有些偏执的心。
而我爱你,不仅仅因为你绅士,你聪明,清醒又成功,还有你的自负,你的骄傲,和你光鲜外表下千疮百孔的灵*。
我们得到了彼此最好的一面,也接受彼此最坏的一面。并且在被接受的过程中停止逃避,从不断的推开对方,到转向于填补自己。
只有爱,能唤醒接受的勇气。
而我走过最伟大的旅程,就是靠近你。
2.“唯一能够伤害我的那把刀,我亲手交给你”
我可以面对无数流言蜚语无动于衷,而你一个怀疑的眼神就能将我摧毁。
我可以单手换水桶每天只睡三个小时连着当一个月的空中飞人,心如铜墙铁壁,却抵不住你一声叹息。
我们很难受到来自陌生人的伤害,却在最亲密的人面前脆弱的像个小孩。而爱情就是卸下了武器的闯入者。脱去你的重重铠甲,让你回归那个洁白又柔软的本体。
没有人能从爱情中毫发无损的全身而退,除非你从来不曾拥有过爱情。
孙向东老师的《安全感》一书中,有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恐惧被无视、被伤害、被抛弃、被当作不存在,所以学会了先拒绝和伤害,把对方当作不存在,从而杜绝他伤害自己的权力。虽然焦虑持续,但打开早就结痂的伤口,启封冰藏的恐惧,心理世界应该更容易崩塌吧。为了确保冰封的痛苦不见天日,最后连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都忘了,连自己最真实的愿望都抛弃了。自己一动情就会恐慌,拒绝感动,成了条件反射式的本能。
人从来都不是无畏的动物,相反,我们害怕受伤,害怕失去,害怕变得软弱,也害怕承认自己的害怕。
所以索性从一开始就主动拒绝,不要去爱便不会难过,不曾拥有就不会失去。看似很强大,长袖善舞三头六臂,出能狂欢入能孤单。天塌下来自己抗着,咬咬牙没什么过不去。坚硬的像是一枚核桃,或是一颗千锤百炼的铜豌豆。
可是真正的坚强,从来与逞强无关。
从前我总是以为啊,人是因为有软肋,才会需要铠甲,可并不是这样的。人正是因为有了铠甲,才敢于展现自己的软肋。
不需要拒绝那个人的靠近,将自己包裹进一个透明的掩体,用距离来换取安全,而是自信我递给你的这把刀,你却不舍得用来伤害我,即便最后你让我失望了,我也依然能够痊愈。
所有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
3.“你对我好,这让我很难受。”
想要被疼爱,被珍视,被呵护,被照顾,可是当你真的这样对我的时候,我却觉得自己像是一个罪人,因为我不知道要怎么回报。
让我束手无策的不是你的冷漠,而是你的热情,因为我不知道用什么姿态来应对才是正确的。
为了掩盖这样的不知所措,我只能假装没看见,或是不在乎。为了避免这样的束手无策,我选择拒绝你对我好。
亲密关系中付出和接受的心态失衡,会带来很多看上去像是无理取闹的微小情绪震荡。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以“不要为他人而改变自己”为借口,跟对方保持理智的距离。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间,都不是个一成不变的个体,相反,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样子,正是由于遇到的人和经过的事而塑造而成。亲密关系之所以受到各派心理学家的重视,也正是因为只有它才能让你放弃抵抗和防御,只有放弃了抵抗,才能获得改变的机会。
心理学家海灵格在《谁在我家》中这样描述有关付出和接受理想关系:
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和坦然地接受,通过这种交换,双方的接受和付出达成了一种平衡,且彼此都感到,自己在这个关系中富有价值。
只懂付出的人会觉得累,而不懂付出的人会陷入愧疚。而亲密关系,就是提供给我们微调付出与接受平衡的课堂。
一次次的试探,磨合,调整,一点点的琢磨感情中让双方都能舒适的分寸,慢慢的掌握付出与接受的平衡。
害怕得到,更要学会付出。厌倦付出,就要明确需求。这种练习是需要互动和反馈的,而一个人的话,无论如何也学不会。
不管你有多优秀,有多强大,有多刀枪不入百*不侵,不管你有多喜欢与自己的孤单为伍。
这一生,也请允许自己遇到一个人。
让他走到你的身边,让他打破你的原则,让他成为你的例外。让你通过他,跟另外一半丑陋的自己坦诚相见。让你学会平衡,也练习痊愈。
歌曲:《刚刚好》—薛之谦
新浪微博:
NJ-风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