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期
巴客的诗
读
达
芬
奇
手
记
的
女
人
我们潜入人群,并向人群告别
尘土离开。自然离开。
我们终会原谅黑暗
作者/巴客
声音浅析/水晶·简
绘画/达?芬奇
哑巴诗,盲人画
一杯咖啡浇在夜晚
天堂震惊,离开画面
日历上的航班飞往极远了
空旷覆盖所有物种
此时诗最亲切,看呐
哑巴在瓶子中铺展开红色森林
操纵世界上的各种数字
而笔在我们手中
我们还来得及
拿出洗得干干净净的词汇
去搭建陌生的面容
遇见冬天缩小,不是吗
答案会察觉过程——
那诗里的虫类(对,就是虫类)
费力地啃着盲人的身世
水晶浅析
“巴客作品多以其梦幻视觉与独特语言表现存在与焦虑、真实与虚无、世像与变化等主題。”读巴客的诗需要勇气。我在一个冬日的早晨开始了这次阅读之旅。
首先我们要了解《达?芬奇笔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可谓一本奇书。它记录了一代大师达?芬奇仅有人的有限力量,却怀有神的无限幻想。他无法在短暂的人世生命之中尽展芳华,却留给世人惊世的智慧密匙。诗人以此作为这组诗的标题的要素,是否有某种意义上的关联或精神的契合呢?
第一首,开篇没有违和感,因为我也常在夜晚喝上一杯咖啡,然后写作或阅读。当你真正进入诗歌语言的世界,周围外部环境的一切仿佛都已消失。只有诗,只有诗歌语言呈现出的奇幻镜像。而此时的诗人是从容的,他有“干干净净的词汇/去搭建陌生的面容”,至于那些不可思议的,比如哑巴诗,盲人画,“答案会察觉过程——”我们对于诗意的虫噬般的领悟是不是可以抵消所有费解与困惑呢?
阴影的最深处是什么?
梦:风露早,山水长
轻触开关山河毕现
在天空塌陷之前
用什么来装你的十一滴血
上个季节的电流穿过腐烂的事物
这极端的人间啊
你的影子一直放慢着脚步
你的影子不会仇恨行将就木的老朽
它碰翻*魅的杯子
已重新站起
待你沉恨细思
偶然的丹青细手
忍冻孤吟
水晶浅析
阴影的最深处是什么?未抛弃时间的人,时间未必不会抛弃他。诗人借助梦境轻触时间的开关,思考、质疑、反视。如果说弗洛伊德的“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那么“行将就木的老朽”与“影子”大概就是自我与超我的关系吧。
在植物里拦阻风暴
在《达芬奇笔记》晃动的草叶
也在琵琶上撩拨出你的疼痛
婴孩演练恸哭,鸟类藏起行踪
坍塌的城充分准备疑难杂症
但对风暴所知甚少
悲剧和喜剧在海报上停留
更深更远之处
某类从未发生过的事件
也许被人工智能发现了
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不可能
我愿看着你沉沉睡去
楼台已无月,帐下无歌舞
梦蝶溅飞所有太阳
但我看不清你潜心制作的祷词
我们进入植物,那笨拙的路比战争可靠
而植物的内部有梦的方程式
我们领悟了风暴
就能重装舌头
水晶浅析
“植物的内部有梦的方程式”,巴客的诗也是。他的语言无所顾忌,他可以调动我们经验中的事物,跟生存的经验契合,也可以虚拟场景;可以是“疑难杂症”、“海报”、“人工智能”指向存在的,也可以是“琵琶”、“梦蝶”、“楼台已无月,帐下无歌舞”这样具有十足古典氛围的。关键是我们能否领悟诗歌内部的风暴,它决定话语权。
从水中剥离
城市低下头颅
笔记里的人姗姗来迟
我的孤独里有神的全息影像
却没有它的态度
牧歌渐凉。母语一如既往自给自足
物是人非,幽人来去
天使借走你的业障和福报
你便微语无力
你入睡后去四处走动吧
水中游着灵童的面孔
他的眼睛是绿色的
嵌满世人的手臂
我不忍焚烧浮土。我是你的陷阱
收容凶器的光影
水晶浅析
剥离是另一种保留或存在。孤独。母语是唯一慰籍。失去。无力感。梦中幻像。“我不忍焚烧浮土。我是你的陷阱/收容凶器的光影”。我想在这里引用鹰子的一段话:巴客的诗具有深度,梦幻或许比真实更真实,有博尔赫斯的范儿。他的诗不屑于“语言轰炸”,但已经达到同等效果,让我着迷的是表现的独特与思想的深邃。
鸟带走了密码
卦四十五-萃:“若号,一握为笑”
地狱与天堂一纸相隔
我们背上有光
四季的色彩笼罩极端情致
混沌与有序交织,诱拐罪孽和爱恨
因果宿缘喂养鸟类
我们出发或者到达,我们会想起
古代的海洋。谎言偏爱热带语
发出盛世的重音
你错过的一天在画中浮现
我混进人群,也能看见
这纯粹的一天
水晶浅析
“语言即存在”,我们用语言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感觉,悲喜与担忧,混沌与有序,罪孽和爱恨。《易经》的记录也好,盛世重音的谎言也好,“因果宿缘喂养的鸟类”,我们来来去去,在不真实的真实中,我们错过了什么?“这纯粹的一天”,藉由诗人的眼睛我们看见,并感受。
深蓝在四周弥漫
无心人,在生命的边缘嫁接沉闷的野兽
那些圈套,热闹之后就收场
连西西弗斯也累了
我们大愚若智,向死而生
我们没有具体的敌人如何化敌为友
黑色气流在理性而冷漠的时节旋转
鱼群穿过哭声和我们的轻与重
危险无处不在。(还有人喊“嗨,希特勒”)
你孤独如我,看人不是人,都是移动的影
雷电是谁的信物?“爱悬于头顶,
我们潜入人群,并向人群告别”
尘土离开。自然离开。
我们终会原谅黑暗
那卧在刀锋上的先知
已在我们眼底睡熟
水晶浅析
这首诗以一个“无心人”的形象开始,诗的进展方式类似哲学质询的探险,同时又具有反讽的精神特质。现实的真相,生存的困境,危险无处不在,人人都处于巨大的孤独之中。我们茫茫然,我们说爱,我们身在人群并告别人群。生命有限,我们终将离去,没有先知,而原谅黑暗与这个世界最终和解是不是一种必然?
正如史蒂文斯所言,一个诗人发出了“一群人的声音”,(我们感觉自己越来越远离独特,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集体人的一部分。)巴客的诗无疑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他以许多人的声音说出了压力。他的语言——打上个人印记的语言,陈词旧调的语言,技术的语言,晦涩的语言,干干净净的语言,他的暗示的要素,引经据典,和对传统语汇及其它领域语汇的吸收无一不向我们呈现了生命的存在与焦虑、真实与虚无、世像与变化。阅读使我们有所获得,从个性的到共性的。
作者简介:
巴客
反克诗派创始人之一,复旦诗派成员。居福州。
著有诗集《蓝色孤独》《世界比想象的要突然一些》
《破碎之城》等七部。
诵读及浅析:
水晶·简
本名王爱秋,生于黑龙江
呼兰,居山东烟台。一块简单透明的石头。写诗,读诗。
往期回顾:
康雪
你想捉迷藏吗
东伦
在夜间的窗孔中
李栋
我尝试放下这*金的马甲
袁东瑛
这短暂的余晖,消弭于自身的命运
陶发美
一些声音
红朵
一朵莲,引颈向上
陈克
月亮荡开黑暗中的河流,将一具灿烂或短暂的骨殖运抵故地
琼瑛卓玛
这样的时辰每年只有一次
张建新
圆月已离开了屋顶,正在奔赴它的残缺
一人一首诗
我只是必须写下如下的句子
一人一首诗
我依然身在山中我依然清瘦如风
一人一首诗
中国诗人将群的追光者
上期留言选登:
▲向上滑动
大雪:辛苦啦,很用心。[爱心]很有特色的平台,每首诗后都有简评。
回复:喜欢大雪![拥抱][拥抱][拥抱]
陈克:康雪诗好。??
回复:比以往的更好了[呲牙]
陈克:对,她有成功的变化,从少女的灵性转变为母性的灵性,且在万物有灵的贯通中,焕发了母性(和婴儿)的圣洁(圣德)。
回复:[强][强]
陈克:初为人母,仿佛给康雪带来了一个新世界,一座光芒四射的诗的金矿。她为此收获了一大批诗。
认识她多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