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6/17 17:46:00
我书写的原因,是想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将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记录下来。如果没有记录,谁来证明这是我的人生呢??快乐是可以相通的。责任却是你必须走到那里,才能真正明白。一个年轻人,是无法明白另一个中年人的责任的。一个26岁的年轻人,是无法感知到自己将来的道路的。他可能会有许多在信息世界中接收到的念头,会有一些新的工作机会,在环境中作出某种行动,但他事实上并不知道,自己最终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社会身份的人,在他36岁,46岁,56岁…的时候。甚至,他连自己明年在哪里,都并不会十分笃定。这是一个人的常态。万千人都是如此。?在眼下,沉浸在生活本来的样子中,即算不加以美化,也足以让人为之一笑。在那个我寄快递的上午,一辆洒水车从远处开来,快递小哥正忙着装快递,我看到之后提醒了他,在洒水车即将抵达的时候,我们在路边同时转过了身,但也做好了被水淋的准备。十秒钟之后,我们却相互一笑。原来洒水车在即将靠近我们时,自动关闭了洒水系统。在公交车上,我拿出刚买的《民法典》翻看目录,两名小学生将目录念了出来。他们兴高采烈地读着,全然不懂目录所表达的深刻意涵,但那不影响他们通过目录辨识自己认字能力的热情。于是我告诉他们,如何高效读目录,如何理解书中内容排版和内容结构的关系,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有一个小姑娘,她告诉我最近在读的名著,我告诉她我像她一样大时,在读哪些书,哪些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怎么读,以及,向她解惑如何处理一些看似棘手实则不然的问题。她若有思索点点头。我想起从前,我像这样大的时候,从未有人告诉我,问题要如何解决,朋友之间要如何相处,除了看书之外要如何探索人生的可能性,以及,未来可以有哪些选择,我可以拥有怎样的人生。幸运的是,那时候有书,无穷无尽的书的海洋,那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在真实生活中找不到答案时,都会一头扎进书的海洋,在那里,我看到了人生的一角,读懂了人性的温情脉脉,看到了人性的共性,也品读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不同之处,就是那些细微之处。我从没想过,我有一天会迎来一种生活,一种除了看书之外的生活。?我真正走出书斋,是在研究生毕业时。我和朋友谈起,我简直没有办法接受自己成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身份。这意味着什么呢?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直到我接受了自己纠结的状态,认为这种状态自己也可以接受。我从前认为,人生必定是圆满的,如果不是在现在,就是在将来。笃定这样的信念,边走边看了许多年,在那个时刻,我脑海中火光闪现出某些片刻的记忆,作为思考本体的我是无法区分出究竟是我的前颞叶还是我海马体的某个区域闪现出这样的念头。我只是明白,人生不一定要求得此时此刻的圆满,或那时那刻的圆满。并不是一定要有某些东西,比如爱情,或是完美的爱情,比如房子,或是完美的房子,比如金钱,或是数之不尽的金钱,比如朋友,或是能力强大的朋友……并不是一定要在生活中找到和书斋中看到的一模一样或是相似的情景,看到同样品性的人,遇到同样的工作,经历同样的感情。如果想要经历那种和文学想象中一模一样的生命历程,注定是一场徒劳。而就算人生已经触底,那也并不能意味着,今日如是,往后日日如是。并不是过去的痛苦,就是永恒的痛苦,也不是现在的快乐,可以在将来仍旧持续。并不是要达到某种程度,自己才值得某种生活,值得某种感情,值得某种心理状态,并不是他人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看法,影响自己的人生选择,改变自己的微小的行动构成的人生。?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手持一本《等待戈多》。因为人生的荒谬,很多时候实在是超乎想象。而我也开始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加缪,喜欢蒙田,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明白一些原理,喜欢神经学,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日日搬运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我开始意识到,不要把感同身受这件事,当成理所应当。这种书面的词语,最大的可能是存在于某个课堂,而不是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每次交谈。要去区分,经历的偶然性和经历的常态,因为偶然是极少出现的,而常态是总是如此,几乎次次都是。如果将偶然一次当做是必然的、常态的,那必定会经历内心的煎熬和失落,但那也没什么,只需要知道那次经历是偶然,就可以了。如果那一次的偶然在之后重现,而后再次重现,直到积累的次数足够多,那便是经验之谈了。这意味着,找到了一种相处之道,无论是与工作,与人,还是与自己。我没有时常记录自己所思所想的习惯,因为思维会有它自己的想法,如果到了非写不可的时刻,一切都一气呵成自然而然。有时候我常常想,每天的收获,远超此前所有人生的总和。因为即使明天是新的一天,但今天对我来说,就是此时此刻的意义。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存在,并不需要任何一种意义,存在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和理由。?有人告诉我,不要尝试在旁人面前表现得过于强势,或是,过于有思想,或是,过于独立。而当我继续发问,怎么理解强势、思想、独立这些词语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回答我。取而代之,转身告诉我,不要再追问。我听到这样的回答,不禁大失所望,只是在想,人与人之间确然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并不来源于金钱、谋生技能,或是原生家庭,而是个体对自我的教育和警醒。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思考抱有时刻的警惕。早在学新闻专业之前,我对书中看到的东西总是反复思考、推敲,尽管那时候局限于种种认知,我也从未认为自己的追问过程可以被称之为“思考”。我以为,像维特根斯坦、康德、黑格尔那样的哲学家谈论问题,才能被称之为思考。直到我知道,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从我有记忆起,我身边的老师、朋友,都在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帮助我,通过文字的方式,认识书中的世界,通过真实交流的方式,感知书中世界延伸到现实中的美好。独立地看书,思考,而后在老师处继续交流,思考,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观念碰撞出火花,找到更多的方向,继续前行。文字,是这个世界送给我的礼物。无论是哪种语言。?我并不想送给自己任何礼物。生命存在本身,就是一场漫长的旅途。并不像一艘永远不会靠岸的船,人生的小船始终有终点,但我并不是刻意去追求经历的不可复制,因为人与人之间任何一个念头的不同,都足以证明人与人之间是全然不同的。但这不意味着,人与人不可以相互理解。朋友说我,其实是一个很脆弱的人。这并不是第一次有人这样评价我,但我第一次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脆弱这个词在我身上的意涵。我当时说,也许是因为,我对过去的感情太深厚。过去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无可替代的。我想尽可能地留住那些记忆,正是那些过去,构成了我生命的此刻。那些美好的故事,我不希望他们只是作为一些印象深刻的画面停留在我海马体的某些区域,我用感情记住的过去,他们在我脑海中的任何一处,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我的一部分。我其实想表达,脆弱的人,也有其脆弱的理由,而我的脆弱,正是我的力量,脆弱其实是一种反脆弱。那些脆弱的东西,有着不可忽视的能量。有的人在生活中和我接触,会看到我专注于简单小事中反复的快乐,有的人看到我充满决心和不可抗拒的勇气,有的人看到我作出决定和付出行动的雷厉风行,但几乎从未有人看到,我曾经在无数个暗夜里失落未眠,沉湎痛苦,难以自拔。那些过去的,并不是我人生的黑暗力量,也并不是那些完整与自己独处的思考时间,塑造了我示于人前的种种形象。而是,在经历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哪些好要示于人,哪些拙要藏于身。凭着本能,在从前所有经历的指引下,我做出了那个当下的时刻,自己认为最有利的选择和行动。仅此而已。我想要尝试种蒜苗,于是就水培了一次。在并不成功的第一次经验后,开始了另一次水培和土培,现在它们已经长到可以吃一次蒜苗炒肉了。这是非常简单的实验,就好像小时候的科学实验课程,我记得那时候种的是一棵胡豆。而我真正感到的快乐,是年前买的两颗风信子花球。两颗风信子水培,我几乎是每天都守着它们长大。一开始的十多天,两颗像洋葱一样的风信子球毫无动静,直到有一天看到它们顶端有发芽的迹象。一天天,看着嫩芽越来越绿,越长越高,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它们今天的叶子长高了多少。奇怪的是,两颗风信子,一颗叶子长得很快,另一颗对比起来就长得很慢了。这是第一次种花。所以,单单是看到它们发芽的过程,都觉得欣喜不已。原来,风信子带来了春天的讯息。过完年,其中一株风信子的绿叶中长出花苞,这时候,我每天都细细观察,花苞展开的程度。我像是一个天生的花农,要守护我人生种的第一株小花。看着风信子慢慢舒展开来,紫色的花朵淡雅地开着,我的心每天都是喜悦的。另一株风信子,在花香氤氲中沉沉地苏醒过来,悄然开始舒展懒腰,在小绿叶的遮掩下,在一天开出了沁人心脾的花。同样大小的花球,同样的种植方式,不一样的生长速度,不一样的开花时间,开出的花,从颜色到形态都全然不同。在其中一株风信子开花正盛而另一株含苞待放时,我想,也许花和人相似,看起来是一样的,在蓝天之下,经历着生长的自然规律,但并这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会全然相同。有时候看着相同状态的两个人,但也许,他们原本全然不同。?更艰难的行动是,买一间自己的房子。并不是仅仅读了伍尔夫那本颇负盛名的小说,而是我心里有个小小的声音说,要做一些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并不是按照社会的规训,在合适的时候选择一个人恋爱,之后结婚,生小孩,抚养小孩长大,辅导他读书生活,最后看着他结婚,生子,帮他带小孩。诚然,我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过这样的routine,但那并不是我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我要做的事情,和社会需要女性完成的事情,并不是同一件,也并不会在同一个时刻实现。个体永远可以有机会选择,付出行动,践行自己的人生。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多少岁,我都深信人对自身的信念,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权衡考虑之后,我开始从长者处取经,从所有的咨询中筛选,周末背着背包去丈量这座城市的温度。日复一日,从秋天到冬天,从冬天到春天,我看着房价一天天涨起来,心里却并不慌张。一点点学习经济学的常识,搜集到这座城市各个区域的规划,比对、选择、圈定自己的目标区域,最后在自己的总预算中构建出自己想要买的房子雏形。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如往常一样出门,阳光灿烂到好像要把一整个春天的温暖都给我,喜鹊在枝头嬉戏,就在那一天,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那是一间每一处我都喜欢的房子。按下手印的时候,我没有半分的犹豫。我是在那一刻突然明白,原来最艰难的,早在一开始的已经过去了。在那个我犹豫着女性是否有必要买房,女性将要如何负担几十年的贷款,女性是否会因买房就产生了生活的底气,和女性是否要因其他女性买房自己就买房的考量。我是在某个瞬间突然明白,我不用想女性要怎么做,更不用想男性要如何做,不用想婚姻法,不用思考社会现实,只要考虑一件事,只用考虑一个人,我究竟要不要做买房这件事,就可以了。因为我与其他人,严格意义来说,作出的选择并不相关。更不必管,我的想法,与这个社会中存在的千千万万的想法,是否要达成一致。永远没有人,可以将其完全个人化的经验之谈,从每个方面都全然铺陈开来,从而为另一些人展示生活经验的一部分。个体的经验有其参考价值,但不会有任何人的人生,与旁人完全一致。从前觉得不可能之事,在经历之时不觉得,经历之后才明白,原来不可能的另一面并不是可能,而是实现。世上有太多事一开始被定义为不可能,或是可能,而最终在行动之后才知道,原来事情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人也如此。我知道我在做什么,并能够为自己的行动承担所有的责任,这就可以了。?当个体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不甚了解的时候,惶恐不安犹豫迷茫如影随形。也许,人生在某个阶段会进入一些稳态,从社会中的人体现出的表象来看,这种生活和选择的稳态,几乎要在时间中一一伸展开来,在中年时最为明显。而不确定性,更多体现在年轻人的身上。我一度以为,自己可以游离在时间之外,在阅读这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随时随地改变自己在书中的航向。随着思考的方式越来越独立,作出的行动经验越来越多样化,接触到的真实人生越来越宽广,我才真正意义上察觉到,自己在真实的人生中,也可以改变航向。?人生之河并不在从前。如果说,此前所有的经历都是现在的起点。那么,现在,只是人生的一个小站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