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孩子想要的不多,跟父母好好说句话而已
TUhjnbcbe - 2021/3/28 4:53:00
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妙黛

本文由:小十点(sdikid)

授权发布

 深度育儿
  弗洛依德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男孩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大叫:
  “阿姨,我害怕!和我说说话吧,这里太黑了。”
  阿姨回答他:“我说话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说:“没关系,有人说话就有了亮光。”
  说话这件事,也许我们成年人觉得稀疏平常,多说一句少说一句没什么。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说话是他们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
  有人跟他们说话,有人能听他们说话,都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满足。
  前几天,带着女儿去学小提琴,下课后,孩子们蜂拥而出,各位家长也都很慈祥的等着接孩子回家。
  一个男孩冲着妈妈跑出来,“妈妈,妈妈”的喊着。
  那位妈妈很温柔的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说:“累了吧,回家给你做好吃的。”
  “今天老师夸我了呢,我……”
  “妈妈就知道课下勤练习,一定没问题,以后咱们每天依然坚持练半个小时,老师会更加惊叹于你的进步呢。”
  从旁边乍一听,觉得这对母子的对话没什么问题。
  而且这位妈妈态度谦和,懂得鼓励也算是懂得科学育儿的好妈妈了。
  但是男孩说的下一句话,却引人深思。
  他说:“妈妈,我只想告诉你,我很开心”,说这句话时,那孩子已经没有那么兴奋了。
  我们总是喜欢给孩子充当“人生导师”的角色,指出他们的进步与退步,得到与失去。
  却忽略了,孩子也许只是想跟我们好好说句话。
  的确,孩子的小心思可能不用说我们就能知道。
  可我们还是要听他们把话说完,听听他们想与我们分享的故事、情感、需求。
  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给他们一个好好说话,好好表达的机会。2
  儿童表达能力不好,而且说话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如果经常被打断,会让他们很没有认同感,甚至会产生自卑的感觉。
  就像我们在跟朋友交谈时,他们频繁的打断,让我们很多话说不出来,或者被打断后就忘记自己想说什么。
  这给人的感觉是,不被尊重,心里憋闷。
  同样,孩子如果想表达的东西被阻碍,表达不出来的时候,他们也会有伤自尊的感觉。
  《金牌调解》中,有一期嘉宾就是一个非常爱打断孩子说话的父亲。
  儿子来到调解现场,已经态度很诚恳,他知道爸爸爱他,也想通过这个机会能和父亲改善关系。
  可是,父亲却一脸的看儿子不顺眼。
  主持人问他,觉得父亲爱自己吗?
  他很坚定地说:“这是肯定的。小时候自己不理解,长大了才知道,爸爸这个人其实就是……”
  这个男孩大概想说的是,爸爸刀子嘴豆腐心,可他没有说完就被父亲打断。
  “我在他心中就是一个不要脸的人,我替他说。”
  一句话,堵塞了父子俩交流的通道。
  男孩说:“我觉得自己哪里都不行,还读什么书,我爸爸从小就说我不行,于是就辍学了。”
  后面这个孩子想表达的,是自己知道没有文化处处碰壁,很痛苦也很后悔。
  可父亲又来打断他:“你辍学我怨你了吗,你又是怎么上班的?”
  被打断后,男孩继续倾诉:自己不能做与能力、文化有关的一切工作,觉得没有人会要他,压力很大。
  在儿子诉说自己压力的时候,父亲更是不可思议地说:“你压力大,我压力不大啊!”
  这对父子从头到尾都没有交流过,感情从来就没有流通过。
  他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沟通模式,永远不是平等的关系。
  父母不让孩子好好说话,不给孩子耐心地听完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这就代表亲子关系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一个孩子连话语权都没有,长期被压抑被轻视,他们就会变得自卑自轻,甚至和其他人,也很难轻松的交流。3
  很多时候,父母如果给孩子时间,哪怕只有一分钟的时间,让孩子把话说完,可能结果就完全不同。
  泰国有一个公益广告《妈妈先别着急骂孩子》。
  说的就是下课后,几个脏兮兮的孩子跑向自己的妈妈,妈妈们都纷纷表现出惊讶的神色。
  甚至有的妈妈,已经马上要发脾气。
  但是再等几分钟,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妈妈们就会为这些脏兮兮的衣服感动欣慰。
  因为他们是在路过草坪时,看到老爷儿的车子深陷在淤泥里,于是纷纷走入泥沼,帮助老爷爷把车子里的东西搬上来。
  短片里,妈妈们有听孩子解释的时间,可是生活,永远不会倒退。
  多少妈妈,都是先生气的骂孩子一顿后,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几分钟的时间,就能给孩子一个机会,给家长一个重新认识孩子的机会。
  我们每一天都要跟很多人说很多话,可是孩子能说话的人,远远没有我们多。
  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一个认真把话说完的机会,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孩子说话连贯性不强,需要边说边想,所以肯定会慢一些,也会断断续续的。
  即使我们已经听懂,知道孩子想要表达什么,也不要着急去给孩子下结论。
  我们把想法强加给了孩子,自以为是地说“好了,妈妈已经知道了,咱们可以做别的事情了”,或者是急于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批评。
  那孩子可能会认为爸爸妈妈的不耐烦的,不喜欢听他说话的。
  而且爸爸妈妈不听他说完就批评他,很明显是不信任他。
  一个没有被好好倾听的孩子,很难学着倾听别人。4
  作家刘继荣在《白色风信子》中,讲述过自己没有好好听女孩说话的后悔经历。
  她在接女儿放学时,老师告诉她女儿比别的孩子“笨”,而且最近总是把自己吃撑了还要盛饭,这些行为让刘继荣觉得丢脸。
  回到家,她一点也不想理女儿。女儿多次想跟她说话,她都不理她,还冲女儿发了一顿脾气。
  直到女儿害怕的问她:“如果一个人杀了自己的手,那他会死吗?”
  这位妈妈才意识到,女儿“玩”刀把自己的手划伤了。
  更重要的是,女儿“玩”刀不是因为调皮,而是妈妈喜欢吃苹果,她想给妈妈削苹果。
  就连女儿像傻子一样吃饭,也是有原因的,她从小体弱,她想多吃点儿,长得壮一点,就能帮妈妈做事情了。
  多少次后知后觉,才知道我们误会了孩子。
  可生活不是录像带,没有倒退的机会。
  我一直坚信,孩子都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他们天性善良,在已知的情况下,不会做出太错的事情。
  只是他们没有机会解释自己,没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情。
  听孩子把话说完,不随意打断孩子说话,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能让我们收获一个懂事的孩子。

深度育儿(ID:baomabaobao)

愿我们的文章能让您有所收获!长按左边
  从最初怀孕时候的激动兴奋,到孩子呱呱坠地的喜悦满足,从他用尽全力吸到第一口母乳,到慢慢长大需要添加辅食,第一次坐稳、第一次站立、迈出第一步……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我们都是见证人,我们为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感动,每一次掌握新技能骄傲。

但是

在陪伴这个新生命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很多令我们措手不及的问题。

到底几个小时喂一次奶合适?

孩子的第一口辅食要添加什么?

如何判断孩子的哭声是因为饿还是因为困?

孩子拉肚子了!

孩子流鼻涕了!

他都十个月了,为什么还不愿意爬?

为什么22个月的宝宝还不开口说话?

什么时候拿掉尿不湿?

什么时候戒奶瓶?

什么时候断奶?

断奶要注意些什么?

如何断奶才能不伤害孩子?

到孩子再大一点

妈妈们又有了新的烦恼

孩子究竟几岁上幼儿园最合适?

上幼儿园之前需要准备什么东西?掌握哪些技能?

如何缓解分离焦虑?

如何和老师合理沟通?

即将面临小学

妈妈们更焦虑

小学前孩子需要认识多少汉字才合适?

拼音是否要提前教?

要不要给孩子报幼小衔接?

如何让孩子更轻松适应正式的小学模式?


  养育孩子,就是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孩子的段位不断提升,妈妈的水平也要相应提升,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妈妈比爸爸更容易焦虑的原因所在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深度育儿组建了育儿互助群,诚邀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妈妈,包括幸福的准妈妈入群,互帮互助。

在群里


  您正为之烦恼的大问题,可能正是过来人眼中的小case。她们的一句话就能令您醍醐灌顶,收获良多。


  您已经经历过的,或许正是别人的水深火热。您随口的一句话,就能为别人雪中送炭!为自己种下福田。


  这世上,只有女人才能理解女人,在养育孩子的道理上,我们常常感到孤独,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妈妈在产后不幸患抑郁症。大家每天在群里一起聊孩子成长的点滴,一起吐槽各种养育孩子的困难,一起分享,一起感动,负面情绪得到宣泄,自己的感觉有人共鸣,抑郁症,滚蛋吧!

我们互帮互助!抱团取暖!

识别下边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想要的不多,跟父母好好说句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