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你说话吧丨如何用好教育惩戒权的戒尺
TUhjnbcbe - 2024/9/9 22:42:00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这在坊间引发热议。

如今,由于教育惩戒权失范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方面,很多老师不敢或不愿管学生,怕担责;另一方面,少数老师存在过度惩戒甚至体罚学生的行为。而且在社会上,有的家长太护崽,老师稍加管教就会被投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爆发了诸如“一男子20年后拦路掌掴老师”“一小学生因畏惧罚站蹲马步跳楼自残”等极端案例。由此,迫切需要把教育惩戒权亮出来,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老师的保护。7月15日,长沙晚报第期《你说话吧》在南岩轩茶业蔡锷北路店,邀请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跟学校教师、家长和市民代表一道,就如何明确和用好教育惩戒权进行讨论。结合网上发言,本期讨论形成主要观点如下:

感受

感受1:老师不敢管,学生不服管

邹长德(宝塔山社区居民):那个时隔20年掌掴老师的男子,最近一审判决获刑一年六个月。学生报复老师肯定不对,但我们也要反思为什么会结出这样的恶果。同时,我感觉,现在很多老师不敢管学生,生怕严格管教闹出事。这导致一些学生不服从管教,动不动就顶嘴,还会看人下菜,抵触年轻老师尤其是女老师。

风信子(网友):我感觉如今一些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偏弱,很容易走极端,有的仅仅被批评几句就轻生,难以想象。

彭泽润(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需要明确教育惩戒权的,不只是义务教育阶段,还包括中学乃至大学。如今在大学,有时候别说惩戒权了,连导师的指导权都有可能被剥夺。我指导过几名研究生,安排他们去做方言的田野调查,因为嫌累遭到集体拒绝。后来即使被迫“就范”,也只到现场转了几天又集体抵制,还找出种种后果甚至拿心理问题来威胁。我只能感叹:是我指导你们还是你们指导我?

感受2:同样是惩戒,效果却迥异

曾吉元(出租车司机):古时戒尺打手掌,若无戒尺,出不了大儒大将,出不了知书达礼之人。孙悟空还被菩提祖师戒尺打三下,不打,孙悟空岂不闹哄哄、进而带动师兄师弟闹?我读小学时,老师用教鞭打手心,无人反抗,打两三下,打不伤,痛一下而已,还长记性。初中时,老师无教鞭,扔粉笔头煞住课堂吵闹者。

袁上(省作协会员):我接触过两个截然不同的案例。同样是罚站惩戒,有的学生认为是对他好,毕业了还特意感谢老师严加管教;有的学生则隔了几十年还怨恨老师,认为对他惩戒是因为他家境不好。还有的家长被老师叫到办公室,二话不说先给自己女儿一顿数落,其实老师已经很顾及学生的自尊,并没有进行公开批评。

李应智(长沙好人,市润物志愿者助学服务中心理事长):老同学聚会,有的老师很受欢迎,有的老师不受人待见甚至不邀请他出席,为什么?按理说,当年他们或多或少都惩戒过学生,不应该如此,可实际上呢,学生心中自有一杆秤,因为爱而惩戒会得到学生的敬畏,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对学生侮辱、挖苦或者指桑骂槐等,又怎么能指望学生尊敬你呢?

经历戒尺这样使个个心服

贺新谱(长沙好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教师):我从教36年,长期担任班主任,有时免不了惩戒学生,我是怎么做的呢?举个例子,高三时,历史、政治、地理三门课要集合到一张文综卷。开始很多学生无法适应,题目做不完。作为班主任,肯定着急,要督促学生。我第一步是跟他们讲道理,文综做不完,肯定会影响到下一堂考试的发挥;第二明确惩戒,做不完就开打。结果第一次考试完,班里大部分学生没做完题目,怎么办?贸然大面积惩戒,肯定会抵触。于是,我拿出戒尺,先打自己一下,说考得不好是老师的责任,我先受罚,你们再来领罚,一人一下。先打自己,一来知道下手有轻重,不会伤到学生;二来看到老师陪同受罚,会激发他们奋进。果然第二次考试,就只有2名学生没做完。学生主动伸手说,贺妈,你打咯,这样我心里舒服些。这时我偏不打,知道他们已经有了紧迫意识,只要迎头赶上就行。最终高考时,我的所有学生都把文综题目按时做完了。

思考影响惩戒效果的两组关系

崔启明(东郡社区居民):教师队伍确实有少数败类,重点内容课堂上不讲放到补习班讲,查得严了自己不敢直接搞,就变相地推荐有勾结的培训机构,这是“师腐”而不是师父。这种老师如果进行惩戒,怎么能让学生服气?相反家长还会抓他的辫子。

常青山(退休干部):在社会上,家长对惩戒这件事看法差距很大。大部分家长还是希望学校管得严一些,不会护崽。但是也有小部分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狼,鼓励孩子去斗,不要吃亏,所以对孩子过激、犯错的行为也常常进行坦护,这严重影响了惩戒的效果。

张赛辉(文昌阁社区工作人员):影响惩戒效果的,往往是学生家长。老师严格一点就被质疑,这是不对的,不能只听得表扬,听不得批评。而且家长这么做,学生会跟风,跟老师对着干。

贺新谱:我认为,影响惩戒效果的有两组关系。第一组是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惩戒的基础。为什么有的老师对学生实施惩戒,学生不服?一个原因就是平时师生关系不融洽,没有走进学生内心,得不到学生认同和尊敬。第二组关系是家校关系。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脱节,学生就会钻空子。在教育和惩戒学生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跟家长合作,演一出戏。比如,事先跟家长沟通好,你孩子犯了错,我会假装让你领回去教育几天,当然不会真的这样做。家长配合,学生就会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从而改正错误,而家长认同你、信任你,才会支持你。

热议惩戒要有温度深度力度

理念1:惩戒要见温度

贺新谱:惩戒要有温度,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而不是一味惩罚他。我们要思考,为什么家长可以惩戒子女,老师就打不得?因为学生觉得家长是爱他的,而老师则不一定。所以,实施惩戒之前,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他的,真心为他好。

刘曙光(长沙天心巴普护理院有限公司负责人):通过惩戒,学生对老师可以产生敬畏心理,但不能只是单纯的畏惧。因此,老师要懂心理学,而且要有法律意识,尊重学生的权利,在规则之内行使惩戒权。

李应智:惩戒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老师必须全心全意爱学生,肩负育人的责任。没有这个,就算学识再高也当不好老师。

黄军山(市教育局宣传统战处处长):惩戒的出发点必须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对他的美好期望,而不是光考虑表现不好影响班级评价,考不好拉低班级平均分等等。这是功利的、短视的。同时,我们惩戒时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搞区别对待,要一碗水端平。

理念2:惩戒要有深度

黄军山: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底线是不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样是打板子,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还是作死地打?同样是批评,是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乃至侮辱,还是私下教育沟通?不同的选择体现了惩戒的不同水平。

贺新谱:惩戒还要有深度,惩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生犯错以后,老师应该调查清楚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分析他为什么犯错、犯错的过程和犯错的结果,才会眼里有学生。

理念3:惩戒要有力度

贺新谱:惩戒要有力度。这个力度不单指惩戒手段的本身,还包括老师借助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力量来形成一种氛围——明确犯了错就是不对。

张赛辉:我认为,要保证惩戒的力度,还应该正确处理惩戒教育跟赏识教育的关系。现在的问题是赏识教育大行其道,而对于惩戒教育则讳莫如深,很忌讳,这是不正常的。我们要看到两者其实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黄军山:这就是很多老师挂在嘴边的“打一下就要摸一下”,惩戒跟鼓励表扬同步进行。

建议制定细则应该怎么做

建议1:邀第三方参与细则制定

李应智:制定细则肯定会邀请各方参与,我建议多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同时,这项工作还应该结合与教育相关的部门去做,比如公安、民政部门都应该加入进来。

曹慧菊(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要制定相关制度,规定怎么把握好惩戒的度,除了学校、家长、直接利益方,还应该邀请第三方参与,因为他们不跟利益挂钩,可以更客观地发表意见。

建议2:惩戒权越具体越好

黄军山:什么是惩戒权,不能简单理解为老师可以打学生。这里既包括惩又包括戒,包括口头、书面批评,也包括警告记过等等。我们探讨的不是把惩戒权还给老师,而是怎么明确惩戒权,把它亮出来。因为惩戒权跟奖励权、赋分权等一起,都是老师的职业权力。

贺新谱:惩戒权的边界在哪里,不能交给老师和家长根据自己的感觉去把握。我建议要规范形式。其实很多国家对惩戒都有具体的规范。新加坡可以对学生实施鞭打,比如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第一次是警告,多次教育不改则会告知家长,而一旦学生一学年之内有6次以上不能完成作业,就会实施鞭打,由学校和家长来见证。我认为,惩戒权越具体越好,这样才有可操作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犯错的性质、次数,达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形式的惩戒。

建议3:保障教师惩戒权

贺新谱:这次明确将通过修改法律来保障教师惩戒权,我认为是一个好思路。法律应该为教师行使正当的惩戒权撑腰。

刘曙光:在我看来,惩戒权涉及师生关系,而处理师生关系跟处理医患关系有共通之处。如何既治病救人,又不激化矛盾,两个领域可以相互借鉴一些好的做法。比如,近几年医疗领域就通过各种制度明确了对医闹不能一味妥协,对制定保障教师惩戒权的办法就很有用。

建议4:清除害群之马

吕金达(退休教师):明确惩戒权的同时,应该相应重申“禁止体罚学生”的原则。对于那些过度体罚的,要依法严惩。要先整顿教师队伍,老师自己要行得正、站得稳,尤其是道德上要当楷模,言传不如身教。

鸣谢:南岩轩茶业蔡锷北路店提供场地支持

总策划:胡建红李辞

总主持:袁云才

本期现场主持:袁云才

文字整理:庹新岗

摄影:小刘军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说话吧丨如何用好教育惩戒权的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