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树的印象,很多人想到的是保护环境,或者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果再详细点,大概是这样:
树木的生长会丰富生态环境;
它为其他物种能够提供一席之地;
它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
这些好像是生态规律,但是有一种树却违背这个规律,这个树就是山毛榉,也是《树的故事》这主要讲述的树种。
《树的故事》从山毛榉写起,讲述了树的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风信子、兰花、菌类、鹿、獾等生物的故事。树在工业时代是被疯狂掠夺的自然资源,在近代却变成了帮助人类抵御全球变暖的忠实伙伴,作者通过人类在不同年代对树的不同定位,揭示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的变迁。
山毛榉树高叶密,有的细长,有的矮小,有的如公牛般笨重。耐阴,艰难地生长在贫瘠之地。
山毛榉多扎根于石灰土,喜欢汲取矿物质,根系仅仅深入到土壤的0.3米到0.6米处,在深层土壤,最多也才1.2米,和许多树木深扎根有所不同,这样浅层扎根使得他们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山毛榉又是极其矛盾的,既提供了树阴,同时又受制于树荫,自己的幼苗需要冲破遮天蔽日的树冠才能生长。山毛榉可以绿化森林,也可能导致森林的荒漠化,将森林变成仅供树叶树枝和土地存在的场所。
树木,能够同时充当食物、燃料和原材料,多种用途使得他们和政治关系密不可分。
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政治变革持续不断,这种动乱也体现在当局对树木资源的看法上。英国既要利用树木发展工业,又要保护树木修建战舰,还要清理林地、种植农作物保障粮食供给。
沙尘暴和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使人类疯狂掠夺的行为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是对树木的尊敬和喜爱之情。
《树的故事》作者是英国博物学作家和主持人,理查德梅比(RichardMabey),因为大半辈子都与山毛榉为伴,所以对山毛榉的了解胜过其他树种,理查德梅比用轻灵自如的写作方式,探讨了人、自然、历史之间的微妙关系。
理查德梅比多次表示写山毛榉是个人原因,通过《树的故事》的阅读,我们看到了山毛榉,也看到了橡树、兰花和鹿,还有不同年代树木的境况,不同行业树木的位置,不同人物眼中的树木,甚至感受到了整个欧洲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