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生共被人钓起63次的鲤鱼,死后被争相报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www.wzqsyl.com/

综述

在英国南安普敦郡外的人工湖中有这样一条鲤鱼,它的一生颇具传奇经历,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不是被钓,就是在被钓的路上”。

在生活的13年里,这条鱼竟然被反反复复钓起来63次;甚至到后来垂钓者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本森”,英国泰晤士报也报道它为“人民的鱼”,这简直是一条鲤鱼的巅峰。

在本森死后,《泰晤日报》更是将其作为绝版头条,向英国人民报道。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特殊的鲤鱼?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

本森意外在风信子湖走红

本森最开始的生活区域并不在剑桥大学,它出生于英国南部的一处养殖场内,就和它的兄弟姐妹一样,被人工饲养直到长大。

为了让鲤鱼能够诞生品质优良的鱼籽,饲养主甚至还给本森找了一条配偶和它一起生活;在之后几年的时间里,她茁壮成长为一条健康的鲤鱼。

年,本森的配偶因养殖场附近的宁宁河爆发洪水,湍急的水流袭击了养殖场,它丈夫就这样被冲了出去;从此之后,本森就过上了“丧偶”的生活。

再到后来,连同着本森一起共有10条鲤鱼被一位叫托尼的人买走。

托尼是当时英国南安普敦郡外一处人工湖的承包商,他计划在其中一个名为“风信子湖”中开辟一处钓鱼景点;平时除了养护和定期清理风信子湖外,有钓手们在湖中钓鱼时缴纳的门票也归托尼私人所有。就这样,本森被作为观赏鱼来到了它的新家。

英国和我们国家又有不同,英国政府对野外垂钓有严格规定,即便是那些拥有垂钓资格证的专业钓手,也必须在固定的垂钓点钓鱼;而且钓上来的鱼不能私有化,权当是图个乐趣,钓上来的鱼还是得放生。

这种规定也是为了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垂钓者大都严格遵守。

就这样,本森在风信子湖中平静的生活迎来了不少垂钓者。

可能是风信子湖的生活条件太好,外加上垂钓者过来总会频繁往湖里面投食,这样短时间内本森的体重飙升的极其迅速,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它竟然长成了一条重达10磅的鲤鱼。

这是什么概念呢?本森的大小大约有3只鲤鱼加起来这么大。如此大的体型在风信子湖里游动,让人很难不注意到它。

与本森的合照

钓手们惊叹于它丰腴和壮硕的体型,都争先恐后想要把它钓上来;到后来钓手们都以钓上本森为荣,没有钓上来的钓手在钓鱼能力上很明显不合格。

在风信子湖生活的13年中,本森愣是被钓上来63次,创下了鱼儿在英国被钓上来次数的最高值。一开始是风信子湖,然后是南安普敦郡,最后是整个英国都知道了本森,知道这条外形庞大,但智商不高的鲤鱼。

钓手将本森视为精神寄托

托尼对此自然也喜闻乐见,他当时盘下风信子湖就是为了盈利,现在本森火了,带动着他的垂钓生意也好得不得了。

很多钓手大清早过来买票进场,在风信子湖边一坐就是一天,就等着本森来咬钩了;即便是今天没咬钩钓手也不灰心,和其他钓手交流心得,等明天过来再接再厉。

或许在很多人的心中,本森早已不是一条普通的鲤鱼,它是风信子湖的图腾,也是所有垂钓者的精神目标。

英国钓手对本森的执着是难以想象的,当时夸张到什么地步呢?垂钓者里面有人是数学家,他竟然建立了一套数学模型来提高钓上来本森的概率。

这数学模型中明确提到:本森64%的概率会在周一早晨6-8点出现在风信子湖的南侧水域。有钓手相信这套模型就跑过去试了试,结果还真多次钓到本森,科学的力量真是强大啊!

不过还没等大家高兴几天,本森突然消失在风信子湖整整一年;不管钓手们用任何方式都钓不上本森,搞得大家都以为它已经死掉了。不过按理说这么大的事儿人工湖管理者托尼肯定会通知的,既然钓手没收到通知,说明本森应该还活着,只是不知道去哪了。

一年后,本森又重新被钓手们钓上来,大家心中的大石头这才落地。只不过这时候本身已经长到了60磅,十条鲤鱼体型加起来都未必有它大,寻常的钓竿根本就不可能将它拉上来了。等到本森咬钩时,几名钓手会合力将本森引到岸边,然后将其抱上来合影,最后放生。

直到年4月一天早上,本森被发现死在了风信子湖上,它那偌大的身躯漂浮在水面上,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人工湖管理者托尼在不远处的岸边找到了一些油莎豆,这是专门钓鲤鱼的鱼饵,很显然是钓手专门为本森准备的。

只是这些油莎豆和往常不同,它们都是生的,生油莎豆含有一定剂量毒素,本森死因大概也是于此。

结语

本以为钓手们对本森的狂热在其死后就算结束了,但谁知道英国《泰晤日报》接下来将本森当作报纸头条公布它的死因,更是写出了“人民的鱼”这种词汇,这下慕名而来的人就更多了。

没办法,托尼只能将本森当作标本展示在风信子湖的入口处;多数钓手前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场面看起来既隆重又荒诞,看来钓手们真的将本森当作精神寄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